中冶有色技術網
推廣

位置:中冶有色 >

> 技術資訊

> 冶金百科 | 中國鋁冶金發展歷程

冶金百科 | 中國鋁冶金發展歷程

2023-02-16 10:54:21 來源:中冶有色技術網
831        0
簡介:中國鋁工業是在新中國成立后逐步發展起來的。1949年全國鋁產量僅10 t。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鋁工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大大提高,為國民經濟、國防工業、科技發展和滿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鋁工業是在新中國成立后逐步發展起來的。1949年全國鋁產量僅10 t。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鋁工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大大提高,為國民經濟、國防工業、科技發展和滿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30年鋁工業的發展:三年恢復和“一五”時期。1949年12月,召開的“全國有色金屬會議”上決定建設山東氧化鋁廠、撫順電解鋁廠和吉林碳素廠,并將其列為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工程。1954年7月1日開采出了新中國第一批鋁土礦,生產出了第一批氧化鋁。1957年年底,我國已建立起了從教育、科研、設計到礦山開采、冶煉、加工的工藝體系雛形。當年,氧化鋁產量9.07萬t,電解鋁產量2.89萬t?!按筌S進”和調整時期(1958——1965)。1958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大力發展銅、鋁工業的指示》,鋁被確定為國民經濟的第二大金屬材料,中國的鋁工業開始走上了發展軌道。1964年9月成立了中國鋁業公司,主要負責組織恢復和發展我國鋁工業。鄭州鋁廠于196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混聯法氧化鋁生產流程?!拔幕蟾锩奔昂笃?1966——1978)。中國氧化鋁研發、應用了混聯法流程,完善了某些技術經濟指標,氧化鋁回收率和堿耗等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燒結法流程也得到了改造和優化,開發了生料加煤排硫、粗液脫硅等技術,從而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燒結法生產氧化鋁新工藝。截至1978年年底,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鋁工業體系,且初具規模,基本能滿足國防和經濟建設最低限度的迫切需要。當年,中國氧化鋁產量77.87萬t,年均增長率為15.11%;電解鋁產量29.61萬t,年均增長率為23.41%。

改革開放30多年鋁工業的發展:

(1)改革開放初期(1978——1992)。1983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成立以后,提出了“優先發展鋁”的戰略方針,使中國鋁工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同時,在能源供應充裕地區,發展了一批中小型電解鋁生產企業,中國鋁工業新的發展格局開始形成。氧化鋁方面,已建成的山東鋁廠、鄭州鋁廠和貴州鋁廠進一步擴建和完善了工藝流程,1985年合計生產氧化鋁102.49萬t,首次突破100萬t。1995年平果鋁廠建成投產,首次實現了采用純拜耳法工藝高品位鋁土礦生產氧化鋁。電解鋁方面,1979年11月撫順鋁廠23臺135kA預焙陽極電解槽系列工業試驗一次通電成功并投產,開啟了我國大型預焙鋁電解技術發展的新紀元。1992年貴州鋁廠與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合作開發的186kA大容量預焙槽獲得成功,標志著中國鋁工業自主創新工作新起點的誕生。1992年國內電解鋁產量109.06萬t/a,首次突破100萬t/a,產業發展出現重大戰略轉折,躍上了新的臺階。

(2)改革開放中期(1992——2003)。中國鋁工業的體制創新、制度創新躍上了新高度。1998—2002年,國家共計安排了17個電解鋁改造項目,淘汰了大量生產能力落后的自焙槽,使先進的大型預焙鋁電解技術成為我國電解鋁生產的主流技術。氧化鋁方面,1993年山東鋁業公司引進處理三水鋁土礦的低溫拜耳法生產線建成投產,開創了中國利用國外鋁土礦資源的先河。中國氧化鋁自主創新步伐明顯加快,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得到了開發與產業化應用。管道化間接加熱、停留罐強化溶出工程化技術、高溫雙流法強化溶出技術、處理低品位鋁土礦的選礦拜耳法和石灰拜耳法新技術、強化燒結法和樹脂吸附提取鎵技術等的成功開發與應用為我國在21世紀氧化鋁工業超常規的迅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電解鋁方面,我國相繼開發并產業化了300kA、320kA等一系列大型預焙陽極鋁電解槽成套技術與裝備。中國電解鋁的發展速度躍居世界前列。僅10年,中國電解鋁產量迅速達到2002年的432.13萬t。電解鋁產量從1991年的世界第六位躍居為2001年的世界第一位,并首次由電解鋁的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鋁廠規模日趨擴大。2002年電解鋁企業猛增至138家,產能546萬t,產量432.13萬t,極大地鞏固了全球排名第一的地位。

(3)2003年至今。氧化鋁方面,拜耳法產量大大超過燒結法,氧化鋁生產能耗大幅下降。電解鋁方面,自2002年4月開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使我國鋁電解工業逐步走向了優化結構、節能減排、技改增效和實施海外戰略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之路。此外,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再生鋁資源量積累越來越大,特別是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逐步放棄對低端再生鋁資源的循環利用,促進了我國再生鋁工業的快速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氧化鋁、電解鋁和鋁加工材產量增速均大大超過同期世界平均增長速度,中國鋁工業已成為拉動世界鋁工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新中國成立60多年鑄就了中國鋁工業的輝煌。建立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化鋁工業體系。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我國鋁工業走過了發達國家近百年的發展道路,在世界上建立了僅有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具備的獨立完整的鋁工業體系,并實現了現代化,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確保了我國戰略安全的需要。發展速度令世界矚目,產業規模雄踞世界第一。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氧化鋁工業基本處于空白狀態,直到1954年山東鋁廠開采出了新中國第一批鋁土礦、生產出了第一批氧化鋁。中國于2005年年底在全球率先淘汰了落后的自焙槽鋁電解生產技術和裝備,在國際同行中引起積極反響。技術創新成果碩,支撐了產業實現騰飛。中國鋁工業緊緊依靠科技進步,通過自主創新、集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成功開發了一大批行業共性、關鍵性技術,實現了設備“國產化、大型化、智能化”。如多功能天車等關鍵設備的國產化,使投資成本大幅下降,大大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明顯增強了中國鋁工業的競爭力。針對國內一水硬鋁石鋁硅比低的特點,國內自主開發了氧化鋁強化燒結法工藝技術、燒結法間接加熱和常壓脫硅及深度脫硅技術、燒結法連續碳分生產砂狀氧化鋁技術、燒結法深度碳分及拜耳法溶出液后增濃技術等。特別是自主研究開發的選礦拜耳法氧化鋁生產技術,為有效利用國內低鋁硅比鋁土礦資源開辟了新的途徑。60多年來,中國電解鋁工業技術創新最突出的成果是在貴州鋁廠引進160kA大型預備鋁電解技術基礎上,經過消化吸收和集成創新,自主研發成功了186kA、280kA、320kA、350kA、375kA和400kA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預焙鋁電解槽生產工藝與技術裝備,并達到了當前世界先進水平。2005年1月7 日,由中國鋁業公司提供的320kA大型預焙鋁電解槽技術輸出并提供設備,新建的印度25萬t電解鋁廠正式投產,標志著中國鋁電解技術和裝備大規模走向世界的新局面。目前我國大型預焙槽電解工藝與成套裝備已在國際競爭中先后輸出哈薩克斯坦、印度等多個國家。多種經濟成分企業快速崛起,為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民營經濟快速崛起,中國鋁工業已經形成多種所有制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⑤結構調整不斷進行,產業實力明顯增強。部分大中型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合理延伸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實施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等,顯著提升了企業競爭力。⑥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實現了由鋁凈進口國到凈出口國的轉變。改革開放前,中國鋁工業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主要產品均需大量從國外進口。2002年起,中國電解鋁由凈進口變為凈出口。⑦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群,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⑧境外資源開發取得新進展,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為了突破資源制約瓶頸,中國鋁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境外資源開發取得積極進展。隨著境外資源開發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將顯著增強。⑨中國鋁工業的國際地位明顯提高。鋁的生產應用水平已成為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經過120多年的發展,2013年全球原鋁消耗量增加6%至5170萬t,其中中國的消耗量增長3%至2550萬t,約占全球消耗量的一半;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鋁市場。預計未來全球鋁的需求量還將持續增長。

盡管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鋁工業大國,但并不是強國,資源、能源等瓶頸依然制中國鋁工業的發展。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中國鋁工業的發展供了良好的市場前景。未來的發展中要堅持控制總量、淘汰落后、調整結構、產升級原則,充分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分享 1
         
舉報 0
收藏 0
反對 0
點贊 0

 評論 (0條)

200/200
中冶有色技術平臺
了解更多信息請您掃碼關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術平臺中冶有色技術平臺
第三屆鋰資源科技創新大會及鋰電產業鏈發展論壇暨2023戰略資源與新能源科技創新發展大會
推廣

推薦企業
更多+

天津中環電爐股份有限公司
宣傳

熱門資訊
更多+

牛津儀器
宣傳

首頁

在線客服

公眾號

電話

頂部
咨詢電話:
010-88793500-807
337p粉嫩大胆噜噜噜